目录
专家论坛
“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困境与实现路径探究谢智;许文保;何建省;1-4+11
大渡河流域红色文化体育旅游带建设的思考程远义;张英;5-11
“选项+俱乐部”教学模式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杨光照;陈飞;12-15
运动人体科学
十二周体适能训练对肥胖大学生体成分的影响郭珂吟;因杰秀;朴顺哲;张震;16-19+25
山西省戏曲表演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研究——以山西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吴军鹏;20-25
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筛查工具研究进展田维思;26-29
运动训练学
冬奥会女子冰球项目的制胜因素及实践思考田乃元;30-34+39
下肢专项力量训练对初中业余拉丁舞选手的影响王宇凡;刘诗怡;李国琪;黄秀秀;刘劲松;35-39
散打鞭腿的专项训练实证研究——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吕光明;刘笑;40-43
中等唤醒下注意焦点对羽毛球运动员反手抽球的准确度影响郝晗龙;赵宇欣;44-48
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对CUBA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罗源凯;49-52
积极和消极性恢复对田径运动员间歇训练的影响王健;53-56
学校体育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常志利;57-60
角色扮演法在体育舞蹈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李宁远;61-64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卫俊羽;65-68
SPOC模式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发展张磊;刘国玉;69-72
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郭卉娟;73-76
普通高等学校武术散打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袁雪涛;77-80
“慕课+面对面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钱小东;81-84
社会体育学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研究汪聚伟;刘炯明;张辉;85-88
民俗体育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的逻辑必然与发展路径研究崔涛;89-92
数字经济时代中日韩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路径尹慧玲;93-96
全民健身场馆服务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怀鹏归;王芳;宋杰;97-100
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方哲红;101-104
新时期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融合创新发展研究陈炫伊;105-108
国际重大赛事场馆的赛后利用研究及对杭州亚运会场馆的启示成珮芸;潘聪慧;钱心奕;李成晗;徐心语;黄诗楠;109-112+145
民族传统体育
我国非遗数字化研究现状、热点及体育非遗研究启示徐瑞珂;张保国;王小迪;宋丽霞;113-116
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模式打造智慧武术课堂——“互联网+教育”下的高校武术线上思考许睿博;117-120
体育人才培养
后冬奥时期冰雪体育人才的新培养模式麻嘉才;121-124
我国竞技体育跨项选材的内涵、规律与实施条件林春成;125-128
新时代背景下艺术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探析常永山;129-132
越南足球青训崛起对中国足球青训的启示丁飞;郭佳峰;133-136
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内涵、价值与诉求孙嘉怡;王思明;137-140
探索与争鸣
高校学生足球裁判员赛前焦虑对比赛执裁效果的影响——以江西省百县青少年足球赛U12组为例陆渊;彭显;张崇林;141-145
卫生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谷明宸;146-149
中学体能健康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姜国乐;裴悦;150-153
聊城市莘县第一中学课余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调查研究牛传沛;袁芳;蔡九琦;154-157
2018—2022年贵州省高职高专组田径竞赛成绩分析姚兵;158-161
体育生和普通学生身体自尊及整体自尊的比较研究张祥;于晶;162-165
我国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全貌探析与进路展望张益铭;刘骞;166-174
2019—2020赛季欧冠联赛拜仁慕尼黑队进攻技战术特征分析聂林鑫;夏青;175-179
公安院校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分析朱振宇;180-183
柔韧素质训练在普通高校专项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分析马玉鑫;牛晓晨;184-187
健康中国视角下湖南高职女生晚锻炼现状、问题与对策刘文青;188-192+198
借鉴与共享: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卢再水;邹青海;董宇;19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