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专家论坛
家校融合体育锻炼安全机制构建与实施策略探索张晓英;尹俊玉;杨润琴;1-4
健康中国战略下“体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构建研究陈阳阳;陈湘;瞿晓林;任建立;李秋平;5-8+14
民族体育与民族团结——基于历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案例分析黑生林;9-14
运动人体科学
Tabata训练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心肺耐力水平的干预研究张增佳;方冰杰;15-18
中等强度啦啦操对4~5岁幼儿执行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以新华幼儿园为例马新越;宋进文;19-22
抗阻训练后健美运动员体表温度及肌酸激酶的特征研究张函楚;周玫;23-26
HIIT训练对超重肥胖学生的影响成效赵京辉;27-30
中国顶尖三人篮球运动员训期睡眠状况分析研究闵柱;施启荣;李方晖;31-37+42
短跑运动员腘绳肌损伤机制及其预防措施王伟羽;王国杰;王智明;魏华;王嘉琪;38-42
运动训练学
我国体能训练的研究热点与实践启示李晓富;孔凡明;43-46
循环训练法对足球专项学生力量耐力的影响刘伟贺;47-50
高校田径运动体能训练创新性发展路径研究梁爽;51-54
青少年运动员背越式跳高助跑可控速度的量化分析研究——以国家一级运动员朱嘉鹏为例朱嘉鹏;朱进;55-59
学校体育学
高校球类网课教学资源现状与成因及发展策略探究刘明杰;陈蕾;吴晓虹;60-63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校园健康跑状况与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某高校为例沈永洁;刘心怡;朱巧燕;王琪;64-69
教育“双减”背景下学校体育供给取向研究牛大贺;70-73
大连市普通高校排球普修课开展现状及优化路径邵瀚玉;袁芳;牛传沛;74-77+82
基于安全的网球运动教学探析李丹;78-82
校园五人制足球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及提升策略探究孙千力;刘会平;83-86+108
社会体育学
后冬奥会时代甘肃省冰雪运动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焦小刚;87-91
社会体育组织中卡理斯玛权威治理的局限与超越张会楠;92-95
我国游泳俱乐部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许新;李莉;96-99
地区经济与社区健美操参与者行为方式研究石惠;100-103
郑州市网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刘冰洋;104-108
新时代河南老年体育产业的发展理念张龙;109-112+119
企业参与体育场馆不同运营模式的SWOT分析——以广州双鱼集团乒乓球馆为例李玉珊;杨颖;冯政;113-119
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传承背景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杜晓敏;韩晓斌;120-123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路径探索吴伟;124-127
太极拳及健身气功对老年群体认知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评述高世慧;田英;128-131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在高职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肖鑫;张力;郭玉江;132-135
体教融合专题
新时代体教融合视域下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马千龙;136-139+152
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竞赛体系发展研究王姝萌;140-143
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体教融合的实然之困与应然之策杨一波;144-147
体育与思政教育专题
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以南京体育学院为例龙文蓉;148-152
高校足球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究李震;153-156
高校体育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策略分析——以健美操课程为例莫丽琼;157-160
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常瑞宏;何晓丽;161-164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健美操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曾玲玲;165-168+176
探索与争鸣
新课程标准下西咸新区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展现状魏贵男;李欣;谭明;169-176
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对中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路径研究郭静;王廉钦;177-181+186
南宁市桃花源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研究苏永昌;何茜;冯君阳;王雪冰;182-186
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刘华菁;187-190
科尔伯格德育理论对高校体育课程道德教育的启示李明;191-194
军校新学员军事体育训练策略研究刘亚兴;季电力;杨浩武;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