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专家论坛
不同负荷运动对大鼠骨骼肌氧化应激的影响侯媛媛;闫文升;李增明;宋磊刚;赵玮琳;彭子富;1-5+11
竞技速度攀岩运动疲劳时序性研究肖随龙;李宏伟;张蕾;6-11
校企合作机制下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教学新思路的探讨薛鹏;郝宏钟;王训令;12-15
冲突论视域下家庭体育发展的困境及解决措施扈春荣;16-21
运动人体科学
侧切动作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综述张恒瑞;陆阿明;22-25
第23届CUBA西南赛区女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现状调查分析王岚;余玲;赵凯涛;胡智苗;26-29
高校肥胖学生个性化塑身活动开展的评价研究汪春芳;30-34
保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薛清天;贺思思;于正文;谢晓信;廖琛;朱隽琇;林志坚;邓敏;黄丽;35-38
普通高校业余田径队运动损伤原因及预防机制的研究——以山西科技学院为例宋钰琳;张磊;39-42
运动训练学
软梯训练法在跆拳道专项训练中的运用探析林钦派;苏万斌;43-46
基于CiteSpace的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研究现状与前沿分析黄炜豪;47-53+59
2021年跳绳世界锦标赛男子个人绳项目成绩分析潘文博;杨皖霖;耿建峰;54-59
世界优秀乒乓球混双组合林昀儒/郑怡静技战术研究与分析赵梓丞;钱磊;曹犇;60-67
学校体育学
立德树人视域下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王泽豪;曾玉山;吕文敏;张鹏;68-71
基于“体艺结合”构建高校SPOC动画型体育微课教学模式的研究孙港权;72-76
高校排舞课程思政内容融入途径探究李洪芳;王鹏;77-80
广东省中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职业技能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肖剑;李运;袁洪彬;贾海霞;龚国豪;黄振华;张艳;81-86
促学评价在体育专业术科中的应用研究车树国;87-90
身体视域下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张琳洁;91-94
疫情和互联网双冲击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究周聪;宋瑶;95-98+104
社会体育学
基于体育赛事视角的北京马拉松赛事赞助影响因素研究王盼;张诗琪;王子腾;99-104
重大赛事后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发展模式研究陈介凯;105-108
疫情常态化下不同人群居家健身的健康促进研究杜盼弟;109-112
从供给侧视角讨论中国体育产业市场投融资发展王英伟;朱梅新;113-116
后冬奥时期辽宁省特色冰雪旅游全产业链的设计研究张文静;潘书波;117-120
中年女性参与体育舞蹈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张鑫;121-124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研究程腾飞;王武杰;李柯燕;125-128
基于GIS的晋江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体育场馆研究方芳;129-132
体医融合背景下海南社区运动中心建设SWOT分析与对策陈琼夏;133-136
社区中老年智慧体育服务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俞颜;137-140+146
民族传统体育
民俗体育运动对初中学生自我意识、自尊与人格影响的实验研究崔涛;141-146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中老年人群健康促进的研究赵剑平;陈柏龙;崔伶敏;王林;喻瑜;147-150
地域性民族元素在健身操创编中的应用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潘巧燕;刘清梅;151-154
马王堆导引术养生功能研究龙专;刘文海;155-158
探索与争鸣
基于PEST分析范式的健身类APP发展战略研究——以Keep APP为例李汶广;159-162+167
中央苏区儿童团体育游戏研究张宪;韩迪;陈光华;163-167
滑雪运动的安全保障感知研究及启示——基于赴日滑雪的中国游客视角黄佳杰;孟丽莉;吴恒幸;168-175+180
体教融合背景下陕西省中小学校课后体育服务的比较研究王晓艳;176-180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与企业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研究王凯;181-184
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管理中的应用赵铭;纪博翰;185-188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综述许振志;曹庆荣;189-192
高校瑜伽方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思考董朝灵;许传坤;19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