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运动人体科学
不同运动项目对阳虚质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研究郑源;黄忠兴;1-6
递增负荷运动中大学生乳酸阈及乳酸阈心率的实验研究黄济明;孟艳;7-10
广东省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的专项无氧能力评价——基于横踢速频测试(FSKT)刘刚;11-15
封闭注射联合功能性训练对赛间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康复效果王虎;16-19+24
运动训练学
功能性体能训练对预防青少年篮球运动损伤的研究王彦猛;朱浩天;20-24
大学网球教学训练技巧与方法分析袁川;刘付新;25-28
乒乓球运动技术动作下的体能训练探究何心;蒋雪涛;李游;29-32
爆发力在体操训练中重要性研究郑浩;33-36
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分析陈桂明;37-40
基于竞技比赛视角乒乓球技巧训练方法的研究曹莉娟;41-44
学校体育学
对新时期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问题的研究徐丽华;45-47
大学生体质健康实测分析与提升对策研究王磊;48-51
中考体育分值提高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孙剑;52-54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朱瑶;丘雯柱;55-58
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徐晓莹;59-62
高校羽毛球“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富小刚;63-65
高校足球教学中培养学生战术意识的途径韩子默;66-69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探索王彦杰;70-72
“高参小”项目下的小学羽毛球俱乐部课余训练模式研究陈先俊;李璠珺;王晓娜;73-75
对纯弱势体质大学生群体体育教学的探讨周乃润;76-79
社会体育学
吉林省19~59岁成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现状的研究廖立宏;付洋洋;李聪;80-83
乡村振兴战略下江苏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需困境与供给侧破解王建鑫;84-86
天津市经营性网球俱乐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郭汶豪;87-91
云南地方州市青少年宫跆拳道馆发展的困境与对策杨红军;92-95
全民健身视角下智慧体育公园发展困境及路径分析吴悦魁;李安娜;96-99+104
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残障群众体育器材现状研究董寒;徐正旭;100-104
健美操教练员现状调查与研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浩森健身房为例吴娟丽;韩武;105-108+112
体育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教育”视域下的教师教学水平能力提升路径研究斯坎德尔·木拉提;阿力木江·依米提·塔尔肯;109-112
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研究——以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齐斯筠;113-115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张方帅;116-118
基于协同创新的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对策研究邱汉祥;119-121
深度学习理念下发展学生运动能力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祝兴军;张利祥;胡建平;122-124
体育与思政教育专题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向庆林;樊翠红;125-127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体育课程的思考黄环;128-131
新时代高校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聂上伟;132-134
“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核心素养养成的实践研究——以高职瑜伽选项课为例高娟;135-141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篮球教学的实施路径与探析赵志男;朱晓龙;朱焱;142-146+151
学术综述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体育教学(1998—2019)研究计量学分析姬新茹;常朝阳;147-151
普通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综述研究赵凯涛;余玲;易国忠;刘强;152-155
赛艇运动训练监控研究综述周意男;156-159
中国跆拳道发展现状综述研究宋资业;李世宏;杨立志;160-163
青少年校园足球社会支持体系的研究综述及展望封慕芳;164-167
探索与争鸣
海南省青少年马术运动推广现状调查与分析林先乐;168-170
校园足球推动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困境和路径分析及意义研究董利;171-174
典型发达国家推进体医融合对我国的启示王松;175-177
后疫情时代茂名市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研究叶宇森;黄盛良;178-182
北京冬奥会中国奖牌数量及整体实力的预测——基于东道主效应及灰色预测模型罗玉波;程艳芳;李梦尧;谢欣儒;黄烁烁;183-186
“互联网+体育”背景下健身APP对大学生运动的影响探讨吴华;焦巍;187-189
《粉墨东方》作品中艺术体操与戏曲元素融合探究段娜;190-194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意向研究——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彭忠金;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