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专家论坛
一流专业背景下运动康复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刘春雨;韩小燕;钟无非;周育毅;1-4
基于MOOC的体育教师胜任力培养探索庞亚俊;5-8+21
形意拳与高校体育教学的融合发展研究陈煜;9-12
具身认知理论背景下师范生体育素养提升的研究井红艳;姜雪;梅慧娣;李良胤;孙涛;13-16
运动人体科学
高强度间歇运动对久坐大学生抑制控制与脑机制研究进展余泽华;17-21
复合营养调控干预促进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疲劳恢复的实验研究吴猛;张晓文;温子豪;何卫龙;许瑞平;王兴芝;蔡绮君;22-26
急性软组织运动损伤处理理念的更新与思考周同;27-30
增肌和供能的运动营养补剂机理研究综述孙至娴;潘秀清;31-35
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成年男性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的影响辛坤宗;马传奇;36-39
少儿乒乓球训练中的运动损伤与防治李嘉睿;40-43
运动训练学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田径训练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郑明辉;宋德海;钱坤;44-47
美海军体能训练模式探讨及对我国海军发展的启示杨阳;黄建松;丁猛;48-53+89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运动素质训练诊断——以某省队优秀运动员灵敏素质诊断为例李万春;牟善文;54-57
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对800m跑成绩影响实验研究赵永恒;马驰;58-61
训练负荷监控的方法与手段在手球训练与比赛中的应用宋永旺;62-67
核心力量训练对高校篮球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分析——以西安体育学院为例段柯震;孙荣辉;68-72
警务技术技能训练模式的探究徐敢;马建校;田长根;73-76
东京奥运会男子跳马决赛动作特点研究——2017版与2022版体操规则比较视角吴惠明;77-80
2021年法网男子单打四强选手发球技战术的特征探析陈文英;黄俊棪;81-84
第35届蹦床世锦赛男子运动员个人成绩构成特征分析刘华;85-89
学校体育学
高校跳绳运动与德育教育的关系研究黄春萍;张岩晶;梁珞青;许健焕;90-93+107
翻转课堂在校园足球中的实验研究及体育情境兴趣中介效应陈伟豪;94-98
高职院校羽毛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王荣;99-101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体育师范生专业承诺变化研究薛锋;董雷;102-107
足球改革视阈下上海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的现状、困境及策略研究朱帅;108-114+141
体育教学信息化视域下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提升路径——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翟迎澳;王晓琴;115-118
高校体育课程教育中渗透“立德树人”观策略研究聂子琛;119-122
体教融合背景下河北省体育院系足球专项课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李宁宁;孙建立;王婧;123-126
登山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和路径研究沈晶;王千慧;127-132
有氧教学法在健美操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耿兴敏;133-136
以耐力素质为突破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教学策略张琴丽;137-141
社会体育学
基于GIS的社区体育设施空间布局与效能优化——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吴官政;孟令浩;142-145+160
民族传统体育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蹴球和陀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王府;张霈;146-149
传统武术师徒传承优点与学校武术教学缺点的互嵌研究高旭;王俊仁;150-154
体育人才培养
体教融合背景下校园足球人才培养的历史脉络与经验启示丁力;陈金坤;155-160
体育与思政教育专题
高校乒乓球课程与思政融合建设分析李奕明;161-163
探索与争鸣
音乐院校不同专业学生差异化体能需求的分析研究贾嘉;164-167+186
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教学模式在运动康复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姚荣奇;方曼;168-172
公安院校武术短兵实战化应用研究——以新疆警察学院为例陈亚飞;173-177
健康中国战略下中医特色体医融合服务型人才探究程茜;178-181
体艺融合视野下冰雪运动教育的内涵、价值与路径探析熊翎伊;青谕;182-186
动商视角下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策略任明;187-190
健康中国战略下大学生体质健康智慧服务模式的构建研究杜万新;191-194
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的研究刘松涛;宋永旺;潘红英;195-198